硕博心理撰稿人:刘刚
世界上最古老的婚姻记录出现在年前,记载的是埃及一位14岁的女孩被交易成为新娘以换取6头牛的故事。关于爱情,有人会想到精神上的吸引,有人会直接的想到生理上的欲望,有人会更倾向于认为爱情是一种亲情,有人会考虑到的是更多的是关爱。什么是爱情,因为每个人心中的需求不一样,所以爱情总是千变万化的。
在西方有关浪漫爱情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中世纪的骑士传说和后来发展成小说的文雅爱情故事之中。只有在现代心理学中,我们才会将早期儿童时代的经历与对浪漫的渴望联系在一起。我们在生活早期学会期望从他人那里获得什么,并且这种期望会影响我们恋爱中的行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英国心理分析学家约翰·鲍比率先提出了依恋理论,寂寞的童年生活让他毕生都在研究亲子关系的力量。通过研究少年犯、犹太战地儿童和交给陌生人照料的疏散儿童,约翰鲍比越来越坚信,亲子之间安全型的依恋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要远远超乎任何人的想象。
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个发展心理学当中的经典实验——“陌生情景”测试。
20世纪70年代,鲍比的学生玛丽爱因斯沃斯做了“陌生情景”测试。一个12到18个月大的孩子在母亲的陪同下被放在一个满是玩具的房间中,并且能够拿这些玩具玩。随后一个陌生人进入房间并与孩子及其母亲进行互动交流。然后孩子母亲离开房间,让陌生人与不明所以、略显惊慌的孩子待在一起一一房间内的气氛开始变得紧张起来。几分钟后,孩子的母亲回到房间内安抚自己的孩子。
任何幼儿都害怕与哺育、保护和照料自己的亲人分开,但实验中揭示了幼儿对这种担心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反应。
“安全型”孩子很自信地应对周边情况,将母亲作为安全基地,母亲离开时会哭,母亲回来后很快安静下来。“焦虑型”孩子即使有母亲在身边时也不会过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haladicar.com/ddqh/13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