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去埃及中国考古学者穿越更多的古老文明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屈婷、童芳)在中国考古学奠基人夏鼐先生参观埃及孟图神庙遗址80年后,中埃两大文明古国的考古队正式展开历史性的合作发掘。在夏鼐的日记里,记述了年2月4日的情形:他绕过著名的阿蒙神庙,花一天时间考察了当时罕有人至的孟图神庙,令带他来的驴夫“甚觉惊怪”。今年10月,在埃及吉萨明媚的阳光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埃及文物部签署了《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协议》。按照这份5年协议,中国成为卢克索地区第12支国际考古队。埃及卡尔纳克神庙区负责人穆斯塔法·萨基尔博士曾参观过良渚遗址,对中国考古学家从地下发掘古代遗迹的技巧赞叹不已:“我们渴望中国考古的经验和技术尽快在埃及大展身手。”年10月,中国考古学者考察孟图神庙,这是双方考古学家在遗址内商讨发掘计划。(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供图)“一带一路”倡议加速考古“走出去”夏鼐完成了中国埃及学研究的开篇之作——《古代埃及的串珠研究》。这部学术著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影响至今。然而,在他年回国后,却无缘再度踏上金字塔的国度。上世纪90年代,中国考古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哈佛大学皮保德博物馆合作的中美商丘考古,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外合作田野考古项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外国考古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近十年来,中国考古人开始零星地到国外去考察、发掘。“一带一路”倡议加速了考古“走出去”,如今中国已在境外20多个国家开展考古工作。早在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就联合在越南义立遗址进行田野考古发掘,发掘出了与三星堆同时期的、与三星堆文化有一定联系的一批遗物遗迹。“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我们今年底或明年初将赴越南开展大规模发掘。”时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告诉记者,这是四川考古机构首次尝试在国外独立进行考古发掘,目的就是找到越南的“三星堆”。王巍说,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提升,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多海外考古项目正“跃跃欲试”。年6月19日,中乌联合发掘明铁佩遗址的纪念碑揭牌。(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供图)文明互鉴是“双赢的事”从年开始,中国在洪都拉斯科潘玛雅遗址的考古工作取得了系列引人瞩目的重要发现,一批高等级贵族家族院落遗址被陆续揭示。在被称为“丝绸之路活化石”的明铁佩遗址,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考古工作者通过5年的携手努力,揭示出它并非游牧者的临时戍堡,而是具有丰富文化层的大型城市。孟图神庙遗址有巨石、泥砖围墙和圣湖,距上次发掘已有半个多世纪。王巍、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陈星灿一行和穆斯塔法·萨基尔在实地考察后,商讨了具体的发掘计划。“孟图约建于中国夏商时代,但遗址材质、保存状况都不一样,因此我们面临了很大的挑战。”陈星灿说,但中方考古队丰富的宫城发掘经验将在破解建筑营建之谜中大显身手。另一方面,埃及将成立一个最高级别的研究队伍来支持中方考古队,比如分享修复石料和重建倒塌建筑物的经验。“我们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一件双赢的事。”王巍说,双方不仅可以学习到新的研究角度和考古方法;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哪些东西是通过祖先的交流借鉴而来,哪些东西是原生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在科潘遗址的考古发掘间隙,中国考古学家和当地考古工作者在林间空地欢聚小憩。(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供图)考古让“民心相亲”据陈星灿透露,中国与巴基斯坦、印度的考古合作也正在筹划中。“相比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考古强国一百多年的海外考古历史,中国海外考古还在破冰阶段。”中埃开展考古合作的消息引起了外国媒体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haladicar.com/dlwz/1241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