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古埃及是如何强化生态意识的装饰审美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

审美具有意识形态性,所以装饰审美也就具有了审美教育意义。埃及人用动植物图案装饰日常用品不仅仅涉及审美,还体现出装饰者对动植物的敬畏与热爱,从而对制作装饰图案产生浓烈的情趣。

在此动力的驱动下,他们构思出各式各样的动植物装饰品和装饰图案,以其美来感染他人,观赏者受这些装饰品和图案的吸引,产生审美的愉悦。因为这些装饰品以动植物为图案,所以,每一次审美的愉悦都伴随着对动植物珍爱感受的加强,最终化为现实生活中的生态意识。

植物是埃及墓室和神庙使用最多的装饰物品

尼罗河畔,几乎所有能叫得出名字的植物,早在法老时代即为人所知。其原因是植物是埃及墓室和神庙使用最多的装饰物品。由于古埃及独特的丧葬习俗以及干燥的沙漠环境,使得那些坟墓中的装饰得以长期保存下来。

当人们打开古埃及人的坟墓查看木乃伊时,考古学者陆续发现木乃伊周围有多种植物。木乃伊的头部摆放着月桂树枝或某个品种的莲花,手握长春花或怪柳的嫩枝,项上环绕着素馨或者薄荷,迷迭香、木杯草、玫瑰、没药和墨角兰铺洒于卧榻。

此外,墓室还要用着色的靛蓝,用漂洗头发的散沫花来装饰。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能像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这样如此热爱和珍视植物。

早在年前埃及人就熟知如此多的植物品种与属性。在神庙装饰中,人们发现大量以动植物装饰的绘画和浮雕。

在卡纳克神庙的栏杆上,有在岩石的碑隙中绽放的高脚杯似的莲花;有从尼罗河沼泽地里探出尖尖脑袋的纸莎草;有在花草丛中穿梭觅食的精灵般的戴胜鸟和可爱的鹑鸟;有在毛莫属植物下奔走嬉戏的鹏;也有在高雅的百合花下打吨的鹃。所有这些可爱的生物形象,都被工匠们刻画在这个神圣的祈祷场所之中。

在所有壁画中,出现最多的植物要数纸莎草。壁画中,法老的臣民们将收割的纸莎草扎成捆,用来编草垫,捻绳子,结拖鞋,扎草船,甚至还用它盖屋顶。纸莎草的根还可以食用。人们更多的时候是把纸莎草做成纸张,传播文明。

走进卡纳克,人们犹如打开了埃及人生活的历史长卷,在这里聆听祭司吟诵经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神灵的形象,潜移默化地受到宗教自然观和泛生态意识的教育。

动物形象是大型公共建筑必备的装饰

任何一个到埃及旅游的人,都会在大金字塔前与狮身人面像拍照合影。用大型动物雕塑装饰法老的陵墓,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宗教审美,而且成为皇室高贵的象征。除了大金字塔前的斯芬克斯外。在古代埃及,其他法老的金字塔也经常有大型动物雕像装饰陪伴,只是没能保留到今天。

保留至今的还有著名的埃及女法老哈特舍普苏特陵墓前的葬祭庙,在葬祭庙前长长的雨道两侧,排列着两排大型的公羊雕塑,也被称为斯芬克斯。除了王陵外部有大型的动物雕塑外,在法老墓室的壁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埃及人描绘的动物场景。

埃及人将栖息于尼罗河畔众多的动物描绘在法老墓室的壁画中,可见埃及人对动物的喜爱与崇拜。从法老墓室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尼罗河堤坝上漫步的狮子;泥泞的河水中打滚的河马;神庙门前堤坝上晒太阳的尼罗鳄群。

这些惬意的绘画再现了当年尼罗河畔动物们生活的场景。除了用动物雕塑装饰王陵外,古埃及神庙前也经常使用大型动物雕塑作为装饰,如著名的卡纳克神庙前的两排公羊雕塑,就给游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埃及人对动物的敬畏与喜爱不只是叶公好龙式的,他们对动物的敬畏与喜爱是发自内心的、是真心实意的。诚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言,地球上再也找不到一个地方像埃及这样,人们几乎视所有的动物为神圣,也没有其他任何地方能像埃及这样善待动物。

当时的埃及人修建了专门的动物神庙,敬奉它们;在生活中,埃及人不仅收养受伤的动物,而且拯救濒临死亡的动物。埃及人甚至可以剃下孩子的头发去换银两,以便为那些“神圣”的动物购买食物。如果一只猫死了,全家人都会刮下眉毛,以示哀悼;同样,狗死了,全家人则剃掉全身的毛发。死去的动物被隆重地制作成木乃伊下葬,比如圣鹃,甚至拥有专门的墓地。

在动物墓地中,人们发现古埃及人曾经给死去的鳄鱼和蛇的尸身上涂抹香料。如果有人杀死了神圣的动物,会以故意伤害神圣动物罪而被判死刑;如果是误杀则要付出神庙祭司规定的罚金;如果有人杀死了朱鹭或鹰,则无论是故意还是误杀,一律处以死刑。

由于埃及人“对宗教的虔诚远胜过其他民族”,古埃及的宗教戒律就是法律。实际上,这些规定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动物保护法。

以动植物图案装饰家室和日常用品成为埃及风情

埃及人为了加强生态意识,逐渐形成了以动植物装饰家室和日常用品的习俗。崇尚大自然,使用动植物装饰已经成为埃及民族的风情,融人了古埃及人的血液。埃及人不仅在房前庭院里种植蔬菜,建造园林;而且在屋内装饰上大量采用自然景色和纯天然材料。埃及人以自然为美的理念,也体现在服饰上。

古埃及贵妇的头饰上,常用动物的羽毛或植物的花朵做装饰;他们的日常用品也常以动植物来装饰,如图坦卡蒙墓中出土的椅子,椅腿被雕刻成狮爪形状,椅子扶手上雕有狮子头。

开罗博物馆收藏的一个古埃及勺子,是埃及哈托尔女神和鸭子构成的一个奇特造型,传达出浓浓的生态和宗教文化气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古埃及装眼影的瓷瓶,被制成纸莎草秆的形状,瓶身有水纹波浪形纹饰,瓶盖则是莲花形。

这样的装饰顷刻间就可以把埃及人的思绪从繁华的伦敦引到风景如画的尼罗河畔,勾起埃及人的思乡之情,使受过宗教熏陶的埃及人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该瓷瓶不仅是艺术品,具有审美价值,而且通过审美愉悦给人以生态教育,潜移默化中使生态意识渗透到使用者的脑海之中。

通过宗教文化给民众灌输简单消费思想

古埃及人简单消费的思想观念,一方面来自当时埃及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来自埃及宗教神学的教化。埃及宗教是尼罗河生态环境的产物。尼罗河生态环境孕育出埃及的绿洲文化。这种文化要求人们和谐相处,简单消费,紧密团结,一致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

法老时代,大自然没有赐予埃及茂密的原始森林,他们无法依赖狩猎活动来维持生活。在降雨量为零或近乎为零的沙漠地带生存的埃及民族,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与智慧,尽其所能应对恶劣的生态环境。

简单消费是埃及独特的自然生态与环境的客观要求

古代的埃及,几乎没有邻居,它位于两大海洋和三大沙漠之间,与它相伴的只有海洋和沙漠。在这样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只有人人过简朴的生活,才不会超过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否则,大家都将无法生存。可见,简朴生活、简单消费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前提。

埃及宗教虽然起源于世俗生活,但在死者身后的冥世和来世得以升华。埃及宗教刻画的来世虽然是现实世界的翻版,但在许多方面高于现世,因为在那里人可以永生。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埃及人形成了重来世、轻现世的传统。所以古埃及人的民风民俗,就像尼罗河水一般简单而朴素。当然,这与他们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残酷的生态环境赋予了他们现实主义精神。尼罗河绿洲狭小的空间迫使他们的居住地拥挤不堪,人们彼此依存,没有任何人能够独善其身。这种生态环境孕育了埃及社会,人与人、人与神,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的习俗。因此,和谐、秩序是古埃及宗教的核心内容之一。

埃及恶劣的生存环境与自然生态促使埃及人只有抱团取暖才能求生,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应对自然威胁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阳光已将埃及人的矛盾蒸发殆尽,洪水迫使他们团结一致。

太阳和尼罗河是埃及人崇拜的两位主要的神灵。因为崇拜太阳,埃及人形成了热爱生命,崇尚节约的习俗;因为崇拜尼罗河,埃及人建立起了一个秩序井然、相互尊重、彼此依存的社会。在法老治理下的埃及,工作成为必须,敬神成为习惯,服从体现理性。

尽管在古埃及也有富人将劳动的重负转嫁到穷人身上,自己不劳而获,但这些肩负重担的劳动者几乎很少反抗,他们依然欣喜地工作着。因为按照埃及宗教神学,欺压百姓、为非作歹,一生作恶多端的人死后,将受到冥神奥西里斯的审判,其灵魂要下地狱,不能到达永生的来世。

埃及人认为,他们自己没有反抗暴政的必要,他们相信这些不劳而获者的亡灵将受到奥西里斯神的惩罚。他们的辛劳会使自己的灵魂顺利通过冥神的审判,进人来世复活,得以永生,享受天堂的恩泽。

宗教教义使这个国家的民众的辛劳变得神圣,“拉”神的阳光温暖着这个国家每个劳动者的心灵。宗教神学描绘的来世,对现世的人们充满诱惑。由于埃及自然条件恶劣,埃及人身处逆境,他们对来世充满憧憬。

因为现实残酷,他们追求永生。所有的埃及神话、传说最终都体现着一种思想,那就是与死亡抗争。埃及宗教宣扬的现世短暂、来世永生的思想支配着所有埃及人。

简单消费的生活方式成为埃及人的民族习惯

在上述宗教思想的支配下,整个埃及社会奉行简单消费、生活朴素的民风。在古代埃及,现世的民居,采用土坯来建筑,而冥世亡灵居住的墓室则需要用石材来建造,因为他们认为,墓室是他们未来的家。

埃及宗教提倡现世生活简单化。根据希罗多德的描述,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埃及男子只有两件衣服,而有的妇女甚至只有一件衣服。

总之,埃及人践行的是朴素简单的生活方式,连法老也不例外。现在去埃及旅游的观光者,很少看到法老的皇宫,映人眼帘的不是巍峨的神庙就是高耸的金字塔。这说明法老时代建造的皇宫远不及金字塔和神庙坚固。

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因为皇宫是现世法老的居所,而金字塔是法老来世的归宿,自然要用坚固的石材来建造。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haladicar.com/dlwz/124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