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如果世界上没有钱会怎样货币出现之前的世界


如果世界上没有了钱,会变成什么样子?

有人说,会回到物物交换的时代,人们会找到其他商品代替货币来进行交易。

那么,如果世界上没有了交易呢?我们可能需要自己种地、织布、制作工具。一切生活所需,都要自给自足。

可以说,一切都要自给自足的时代,正是人类经济史的起点。

大约一万年前,冰河期退去,地球逐渐进入了一个温暖的时期。气候变迁,使得世界各地的植被产生变化,猛犸象、剑齿虎等巨兽走向灭绝,而人类也向无人占据的地区扩散,人口大量增长。

狩猎采集能够养活的人口有限,人类需要寻找更多的食物来源。于是,农业在中东、东亚、美洲等多个地区独立起源。与采集相比,即便是原始的刀耕火种,也能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养活更多人口。

有了储存下来的粮食,一些人可以从事农耕之外的活动。人类学会了制造农具、驯养牲畜、烧制陶器、建造房屋、造船、纺织、酿酒等等。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手工业的技术越来越复杂,人们很难通过一己之力制造需要的所有产品。因此,在部族内部和部落之间,出现了分工。人们用自己生产的剩余产品,与其他人进行物物交换。

比如游牧部落,就可以用兽皮、牲畜,交换农耕部落的谷物。

即便是已经使用电子支付的现代,这种最原始的交换方式也没有完全消失。把闲置的二手物品挂在某鱼上,也总会有人询问:交换吗?

不过,换到想要的物品并不容易。当一个农民想用粮食交换一只羊,他可能会发现,牧羊人想用羊换回一些陶器,制陶工匠又想用陶器换几条鱼,而渔夫想用鱼换来布匹……

想要顺利换到想要的物品,需要“需求的双重巧合”,也就是说,对方恰好也需要你拥有的物品。否则,可能要通过多次交换,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产品。

而且,陶器不方便携带,还可能损坏;牲畜可能生病,还不方便找零;谷物会腐烂,也不容易运输,这让物物交换更加困难。

为了方便交易,人们需要一种大家都愿意要,便于携带、不易腐坏、又能够分割的物品来进行交易。

于是,一些特殊的商品便被分离出来,用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般等价物”,或者“实物货币”。

在远古中国,人们选择了海贝。

贝壳便于携带,质地坚固,又方便计数。同时,海贝产自遥远的海滨,数量有限,又能用作装饰品,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大约年前,夏代的二里头文化,出土了最早的货贝。

到了商代,货贝的流通更加广泛。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墓中,就出土了多枚随葬贝。

如今,与钱财有关的大量汉字,如贵贱、买卖、都是“贝”字旁。

大约公元前年,在人类学会冶炼金属之后,金属也逐渐成为一般等价物。

金属矿藏有限,需要人力开采和冶炼,拥有美丽的光泽,又能够制成装饰品、工具、武器等,自身便具有价值。同时,金属可以分割重铸,称重使用,计量也比较方便。

与二里头文化同一时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巴比伦王国,就使用银子作为一般等价物。

在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许多关于交易、报酬、赔偿和放贷的规则。

比如,医生为自由民做手术治愈了疾病,应该收取十谢克尔(shekel)的银作为报酬。如今,“谢克尔”仍是以色列法定货币的名字。

古代埃及,也曾使用铜和白银作为一般等价物。埃及的金矿远比银矿丰富,银子的价格比金子还贵,甚至能达到十比一。不过,埃及的黄金是法老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主要用来装饰和贮藏,很少流通。

随着贸易的距离越来越远,商品流通越来越频繁,货贝的数量难以满足交易的需要,而金属每次交易都需要重新鉴定和称量,步骤繁琐,还需要解决不同金属之间兑换比例的问题。

直到年前,南美洲的印加帝国,仍然在使用金银作为一般等价物,而世界上的许多其他文明,早已找到了新的办法,用计数代替了计量,进入了金属铸币的时代。

简单总结一下:大约一万年前的农业革命让人们获得了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提供了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分工,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产品,也产生了物物交换的需求。

但是,物物交换需要“需求的双重巧合”,很不方便。于是,人们开始使用“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易。海贝和金属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实物货币。

随着商品流通愈发频繁,人们找到了更为便捷的方法:金属货币。

下期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金属货币的诞生。

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haladicar.com/dlwz/125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