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以色列约旦自由行DAY6amp7


以色列行程的第六、七、八日,都在耶路撒冷。开始读《圣经》的旧约,虽然没有信仰,但还是爱上了这座信仰太丰盈的城市。

如果有什么想说的,或者对我们公号有什么建议,都可以给我们的后台留言~山南酱和深北君等着你~

01

从犹太人的苦难开始

第二天早晨在从清真寺传遍全城的宣礼声中醒来,这是我们在耶路撒冷醒来的第一个早晨。我们住的旅馆有个小露台,上去最远可以看到岩石圆顶清真寺的金顶,老城房屋错落有致,这时我才发现所有的建筑都披着一层米黄色的外衣,据说这是外墙耶路撒冷石的颜色。

昨晚的事情还未解决,我和萌萌准备下楼去和前台argue,看对方的说法,如果要让我们多订一间房,我们就退房走人。我已经准备好战斗的状态,结果到了前台,还是昨晚那个大叔,他主动说,会再给我们一间,并领着我们去看了一下,就在楼下相同的位置,面积和订的那间差不多大,还有两个单人床,对此我们感到满意,没再纠结。

又去停车场取了车,因为早上要去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在距离老城x公里的一座山上,开车去比较方便,先搁置了找停车场的事。

纪念馆坐落在耶路撒冷西郊最高的一座山上,不同于耶路撒冷老城喧闹的市井生活和浓烈的宗教气氛,越往山上去,路上车辆和行人越少。

馆身大部分深埋地下,就像一座巨大公墓,又如一把斧劈山而入,外观肃穆。进馆前需要存包,我们就把包放在了车里。没有中文解说,但纪念馆里的英文资料丰富。馆内人头攒动,多数是刚刚参军的年轻士兵,略显稚气的面容上表情严肃。还有穿着棒球衫的学生,成群结伴。

纪念馆设计成等腰三角形,上尖下宽,取自犹太教六芒星的一角。在世界上,为大屠杀建立专门的纪念馆的,只有中国人和犹太人。在中国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于年建立,纪念30万遇难中国同胞。

年,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建立,纪念万在纳粹统治下遇害的犹太人。馆名只有简单的两个词“YadVashem”。这两个词在希伯来语中意为“有记念、有名号”,取自《圣经·以赛亚书》:“我必使他们在我殿中、在我墙内、有记念、有名号、比有儿女的更美。我必赐他们永远的名、不能剪除。”

馆内不能拍照,许多展品只能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大屠杀资料集合:1.3亿页文件、10万张幸存者证词、40万张照片、1.5万份国家档案文件以及2.5万件文物和1.2万件艺术品。

烧焦的梳子、熔化一半的黄铜汤匙、散落的纽扣、一串或许再也打不开任何大门的钥匙……这些证据和记录静静地躺在那里,标记着当年的悲剧。它们源自一个历时半个多世纪的“受害者名录恢复计划”。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屠杀纪念馆便向世界各地征集幸存者、遇害者家人、朋友和熟人的回忆和证词,统一保存。据英国广播电台报道,由于纪念馆的努力和全世界的支持,截至年5月,万大屠杀遇害者中,万已有迹可循,依然有多万姓名不详。

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一盒磨得发亮的木质小棋,是隔离区里两个孩子的玩具;一条美丽的大麻花辫,属于一个16岁的犹太女孩,在离开家前往隔离区前,母亲剪下女儿保养多年的长发,交给邻居保管,但她们没有再回来。还有一页泛黄的纸,从日记本上撕下,它的主人曾是一个怀着诗人梦想的文学青年,但他尚未实现自己的抱负,就被投入集中营,最后人们从他的衣服口袋中找到了残缺的诗篇。还有许多家庭老照片,和一段段幸存者的回忆讲述,散布在纪念馆的各个角落。

解说员有身材臃肿的大妈,也有头戴小帽的老爷爷,见我们看得认真,一个犹太老爷爷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说从中国,他伸出手和我们一握,严肃庄重地说:“Thankyou”。

走出纪念馆,突然迎来一片露台,眼前一亮,重新见到蓝天。这才突然想起,自进馆后,我们已习惯了昏暗的光线,沿着弯曲的道路穿行4小时,几乎忘记了光明。自山丘侧穿出的弧状薄墙,就像自由之鸟朝天展翅。

这一设计来自于加拿大籍犹太裔设计师摩西·萨夫迪,时任以色列总理的沙龙在开馆仪式上说:“当你离开这个纪念馆时,你能看到耶路撒冷的天空。”

后来我才知道,馆内有辛德勒的墓,还有一座中国大使何凤山的纪念碑。二战期间,时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为被纳粹迫害的奥地利犹太人打开发放签证的大门,许多求助无门的犹太人在这里拿到了去上海的“生命签证”。年,以色列政府为他立纪念碑,碑文刻着“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

从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出来已经快1点了,我们开回市中心,在昨晚旅店店主告诉我们的停车场里停了车,停车场管理人员告诉我们3天90谢克尔,开了个单子,离开时再付款。停好车后,我们往下一个目的地马哈耐·耶胡达市场(MahaneYehudaMarket)步行而去。

一路上看到许多犹太男人都拿着一个长袋子,里面露出了绿绿的枝干,像竹子。我感到奇怪,问在以色列的朋友。她说这是他们要过“住棚节”了。

“住棚节”是为纪念以色列人出走埃及进入迦南前40年的帐篷生活而设立,在《圣经》旧约有记载。每逢节日,以色列政府会派人修剪树木,把剪下的枝条送给信徒搭棚。除病弱者以外,所有犹太人都要住进棚中,献上祭品,以感谢上帝的恩赐。

路边商店门口还有正在搭建的“棚”,认真地过一个千年前的节日,怪不得犹太民族在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依然能保留下来。

马哈耐·耶胡达市场是耶路撒冷最繁华热闹的市场,但是就人情味而言,感觉真是没有特拉维夫卡梅尔市场好。我们在一家不甚好吃的小吃店解决完一顿午晚餐后,就随意地乱逛了。

看见路边的糕点店铺码着一排排小巧精致的糕点,这几天在许多城市都看到过,虽然知道会很甜,还是让人垂涎欲滴,没想到我们四人想法一样,就决定买一点。

这些糕点虽然个头不大,选了小小一盒,竟然要80谢克尔,差不多是人民币元,就当品味不一样的生活吧。

可是下一个犹太人开的水果店就要让我吐槽啦。中东的水果看着都是阳光充足,水分饱满的幸运儿,我们准备买一串葡萄,但是满满一盒太多了,我准备问店主可不可以要半盒,可是店主就看我指着葡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葡萄装到袋子里,而且一副听不懂英文的不耐烦样子,等着我结账。我以为同伴说就这样吧,只好付了60谢克尔。虽说这袋葡萄足足有6~8斤重,吃了好几天才吃完。但是店家的态度让我挺不满意。

采购完糕点和水果后,我们从市场慢慢悠悠地走回旅店。这天是我们旅行到半途的中点站,专门为耶路撒冷安排三天,就是为了避免行程太赶,享受难得闲适的时光。

走在街上,感受到这是一个典型的旅游城市,也是生活着的千年古城。穿着大袍、戴着头巾的穆斯林;一身黑色,蓄着一脸大胡子的正统犹太教徒和有着不同肤色、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一起走在同一条大街上,谁也不好奇谁,谁也不打扰谁,这也许就是这座城市迷人的地方。

回到旅店,顶楼有个小露台,我们上去找个桌子聊聊天。旁边一张桌子旁坐着个白人大妈一人抽着烟,另一张桌子有两个穆斯林家庭一起聊天,两家孩子绕着桌子奔跑,我们肆无忌惮地用中文聊着私密的话题,也不怕周围有人听懂。

中途萌萌他们下楼接茶水,我一人在顶楼等待,没想到旁边那个大妈突然向我发问:你们说的是什么语言?我有些惊讶,说我们说的是中文,我们是中国人。“哦,你们的语言真是太神奇了,我都听不出。”她说。我嘿嘿地笑,为了打破尴尬,问她“您是来朝圣的吗?”因为以为西方人大部分是基督教或天主教徒,特别是来耶路撒冷的基本都是朝圣吧。但她说自己并不完全是,其实就是一个人想散散心,换个地方思考人生。没聊几句,萌萌他们上来,她朝我笑了笑,走到阳台边又点了一支香烟,望着远方沉默了。

过两天就是中秋,月亮很大很亮,我们也欣赏了一会儿耶路撒冷亮丽但不轻浮的夜色。还有两天时间,让我们感受“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这句话的妙处。

来到耶路撒冷,即使不是为了朝圣,也无法忽视三教圣地——犹太教的西墙(哭墙)、伊斯兰教的阿克萨清真寺(包括岩石圆顶清真寺)和基督教的苦路。何况每日清晨四点半,我们都会被阿克萨清真寺宣礼塔传来的礼拜声吵醒。

怕西墙去晚了人会很多,我们早晨吃了一点昨晚买的糕点,就在古老的街道中穿梭,还走了几次死胡同,终于找到了那座举世闻名的哭墙。

02

哭墙上方是清真寺

哭墙是犹太人仅存的、也是最后的精神象征。第一圣殿——所罗门圣殿早在公元前年毁于巴比伦人之手。在半个世纪后,流亡的以色列人在那遗址上重建第二圣殿,公元70年,罗马帝国皇帝希律王也将此毁损,只剩一段护墙。年,以色列国防军空降兵在抵达圣殿山西墙,重新拥有朝圣资格。如今遗址之上是金光闪闪的岩石圆顶清真寺。

靠近哭墙有两个入口,男士一边,女士一边。男士无论是否是犹太教信徒,进入时都会配发一顶纸制小帽,入乡随俗,女士规矩更少些。进去后就不能拍照了,我们也把单反相机收了起来。在此之前,我看到网上有许多靠得很近拍摄的哭墙高清图,虽然令人动容,但也有不尊重之嫌。

我和馨瑶找了一处塑料椅子坐下,此时来的人不多,有白发苍苍的老妇大声诵读经文,也有一个带着几个女儿的母亲摊开书本,跟她们讲犹太教教义,教她们如何把头贴在石头上向上帝祈祷;还有女孩把头埋在石头间小声默读着什么。

此前听说将心愿或悼念之辞写入纸条塞进哭墙的空隙,可以让祈愿直达天宇。我们也扯了两张纸想写点东西,可是哪一位上帝会相信我们呢?

当时的我只希望这片土地的和平和美好不要被打破,在纸上写下了希望世界和平之类的话语,塞进了墙里。待了一会,我们面朝哭墙倒退着走了出去。

四人在门口重新汇合,我们接下来要去的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之一——阿克萨清真寺。

进入阿克萨清真寺有两条路,靠近哭墙的那个入口允许非伊斯兰教教徒进入,大多都是游客,需要通过一个安检门,几个荷枪实弹的警察在旁边守卫着。10点就已经开始排队。

本来大家相安无事,突然有一个阿拉伯长相的父亲带着3个儿子从我们身旁挤过,要到安检门,满脸写着“脾气超坏”。后面跟着的警察大声呵斥着,似乎要拦住他们。我们面面相觑,都把国籍、身份这些抛在脑后,只是互相交换着疑惑:“whathappened?”就像传话游戏一样,后面问前面,前面看到情况传给后面,好像没出什么事,才松了一口气。

阿拉伯语“阿克萨”,意为“极远”,故又称“远寺”。相传,“远寺”当初由古代先知易卜拉欣(亚伯拉罕)始建,建在原圣殿教堂残存的基墙上。有人认为,阿克萨清真寺实则是包含了岩石圆顶清真寺在内的一切伊斯兰教建筑群,在这里我使用的是这个概念。

据说岩石圆顶清真寺得名是因为寺内有块岩石留有穆罕默德的脚印及大天使加百列的手印,穆罕默德从那里升天。

我们不是穆斯林,无法进入阿克萨清真寺和岩石圆顶清真寺,对于伊斯兰教我还是有些敬谢不敏的。玩过刺客信条的萌萌看到后很激动,因为他在游戏里也爬过……

广场上人迹寥寥,拾级而上,台阶上有两个穆斯林保安,一左一右就像守卫。我们惊叹于圆顶清真寺的华丽和肃穆,特别是凑近了看,柱子上繁复的花纹让人眼花缭乱。拍照时不小心声音大了些,被那两个保安问:“你们从哪里来的?”我们说:“从中国”。他们嘿嘿一笑,说以为你们是韩国人……好吧,真是处处有惊喜(吓)。

参观完这两处圣地,我们按照地图,接下来就要走一遍苦路。苦路是天主教徒认为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被押往山坡上遇害的路线,相传他停留了十三次,有十四站,每个站如今都是一个教堂,门口都标着罗马数字。

不同于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这些地方热闹许多,毕竟天主教基督教教徒比较多,亚洲面孔也不少,还遇到好多韩国人。苦路从市中心穿过,路边也有许多卖相关纪念品的商店和小贩,大隐隐于市的教堂小门一不小心就容易错过。

在这条苦路上最著名的莫过于圣墓教堂(ChurchofHolySepulchre)。根据希伯来圣经记载,耶稣被钉死后,被安置在一处山洞内的石质台子上,数日以后,使徒们再次来到山洞之时,发现墓穴是空的,耶稣的尸体已经不见了。

一进门,就是一块带着红色斑纹的大理石板,传说这块石板是把耶稣从十字架上放下来,入墓前放置的地方。许多人俯身亲吻,还有的把膏油抹在上边,用手帕擦拭留作纪念,就跟佛教里抚摸佛足一样。

二楼是一个更为华丽宏伟的厅堂,许多人排着队要钻进一个小石屋里。听说里面是一块耶稣停尸石,许多教徒相信这是耶稣最后的埋葬地。我和馨瑶没有兴趣,就在旁边的长凳上看一些信徒烧纸,纪念亡灵。

一个中国小男孩拉着妈妈的手经过,奶声奶气地问妈妈“他们为什么要哭呀?”那个妈妈轻声温柔地说:“因为这是他们的信仰啊。”

走出圣墓教堂,已经到中午,我们去寻觅食物,就在路边看到一个头顶木板、身材敦实的阿拉伯小伙正在和一个坐在门槛上抱着吉他的白人老头聊天,当时觉得有趣,顺手拍了一张。但是有意思的是,我们在耶路撒冷迷了第3次路,莫名其妙又绕回来,看到了同一幅场景,只不过本来在他们前上方,变成到他们的下后方。真是神奇。

路边小店里的东西玲琅满目,兜售者阿拉伯的挂毯、基督的十字架、犹太人的小帽……穿着制服巡逻的以色列士兵有男有女,神情警惕;一旁店铺里常常钻出一个阿拉伯小哥,端着铜质小盘、铜盘里摆放着一壶茶水,又钻入另一家,不紧不慢,态度优雅。卖文化衫的货摊上,阿拉法特头像和以色列国旗共存,在这些符号背后,我们无法忽视的是曾经有过、未来还会有的冲突和共存。

03

以色列博物馆奇妙夜

吃好中饭,今天的行程也结束一大半,回旅馆睡了个午觉,我们决定去位于古城外一座山丘上的以色列博物馆,那里珍藏着迄今已多年历史的死海古卷。

没有了车,我们只能坐公交,走到公交站牌,竟然没显示该投多少钱。大家把零钱全部集到我这,正好看见一个穿着传统服装的犹太老爷爷,我走过去问他,这公交车如何收费,他茫然了一下,好像是没听懂我的话,摆了摆手。我又问了另一个等车的人,他让我问司机就行。

上了车,果然是司机通知你要投多少钱,公交车慢慢悠悠地行驶到目的地,已经是下午5点半,博物馆9点闭馆,本想着3个半小时应该绰绰有余,没想到完全不够。

到博物馆大门口买票,可以租讲解器。正好一个亚洲面孔的女孩来还,名字还写着“李xx”,我心想,遇到同胞了?平时从来小心的我太兴奋,问她“里面有中文解说吗?”她瞟了我一眼,没说话。我反应过来,人家应该是韩国人吧。

租了3个讲解器,里面果然有中文解说,虽然比英文解说少一些藏品介绍。先进考古馆,几乎和我参观过的所有博物馆一样,都要从人类的起源开始说起,但是与有的博物馆非要强拉一波关系不同,这片土地上有着太多的民族和历史、冲突和抗争。读了一点《耶路撒冷三千年》,就知道迦南人、以色列人、埃及人、希腊人、阿拉伯人还有罗马人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让这片本不平静的土地有了太多文化遗产。

考古馆很大,分了好几个时代,几乎每个有解说的展品都细细看来,最喜欢看那些刻在石碑、石板和银片上的古老文字,仿佛是一种生与死的契约,在灯光的照耀下,隐隐地浮现千年前的阳光。一开始三人步伐还能保持一致,等漫步到罗马帝国快不行的时候,一抬头萌萌和小袁都不见了。展馆里只有我和一个保安大叔面面相觑。打开







































白癜风的食疗
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haladicar.com/lsyg/199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