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古代文明爱好者,到了伊拉克却不去著名的尼尼微古城进行一番探访着实是遗憾之至的事情。年时,我正好在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地区工作,为一家皮包公司效命。彼时老板在温州迟迟没有下一步动向,在伊拉克的业务也因为温州方面迟迟不发货而陷入僵持。穷极无聊,我购买了自行车在城里转悠。汽油再便宜也经不起天天没完没了的消耗,而且手里的钱都是从客户手中借来的,老板给的钱在进入伊拉克一个多月后就全部花完了。租下来的房子也是客户一个朋友的,租金照例是客户垫付的,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有着精神洁癖的人来说简直不能接受,一定要尽快把钱还掉才是,欠人情不是我的风格。
左侧图片上的路标最上方就是去摩苏尔的方向,在买自行车的时候还没有骑车去尼尼微的念头冒出来。
最近的新闻中得知伊拉克军队已经夺回了尼尼微省的众多村庄,也收复了萨拉赫丁省的提克里特,最近更是包围了摩苏尔,今年年内估计能从达阿西[1]手中夺回摩苏尔。这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翻出这些旧照片,往事浮现在眼前,于是想要把这些曾经眼见的情景描述下来。五年前的摩苏尔安全形势虽然恶劣,但是还没有成为达阿西的根据地。
帅气的库尔德小哥帮我收拾车子,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都骑车进城,在hawler[2]到处转悠,晚上去Hawlercitadel前的广场上喝茶、抽水烟。不过阿拉伯红茶并不好喝,主要原因是砂糖放太多,甜腻腻的感觉,所以一般他们也就喝一小杯。不过虽然是在伊拉克,但是这里是库尔德人的地盘,阿拉伯人其实并不多。在Hawler的阿拉伯人大多来自尼尼微省首府摩苏尔,从长相和打扮上,两者都有相当的差距。自从萨达姆政权倒台、库尔德地区取得高度自治权之后,库尔德人的民族主义热情就得到了空前释放。作为美军在伊拉克的大本营,治安自然也是相当好,加之伊拉克库尔德人内部本身还是相当团结,并且库尔德工人党向邻国受压迫的同胞伸出援助之手、输出革命,伊拉克库尔德人显得相当自信。
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今天土耳其东北部、叙利亚东部,伊拉克北部以及伊朗西北部山区的一部分地区是一个整体,称之为库尔德斯坦。一战中,奥斯曼帝国加入德国阵营,内部土崩瓦解,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这片土地上提出利益要求,最终在奥斯曼帝国瓦解之后,非但没有能够建立起统一的阿拉伯帝国,原有的民族地区也被瓜分到不同国家的殖民地版图中。可以说,今天中东世界的乱局,早在一百年前的《赛克斯——皮科协定》和被强加于中东的《贝尔福宣言》中就埋下了伏笔。
这些版图的划分最终带给中东地区的是破碎的版图和分离的家园。四十年代,现代印度的印巴分治决议导致了信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印度人相互之间惨绝人寰的屠戮和分离,最终把一个完整的国家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继而分裂为三部分。这些无不说明帝国主义者的自私狭隘以及阴险狡诈,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被殖民地相互之间无休止的冲突和倾轧,殖民者也才能够在全身而退之后还能持续地坐收渔利。
古城广场。旁边的小伙子是从摩苏尔来的,很悲观,说这个国家已经完蛋,没有任何发展以后也不会有。伊拉克已经完蛋了,和他一起的贝度因大叔教我贝度因话,很好玩。
临行前的晚上去巴扎买东西,顺便坐着抽抽水烟。对面坐了来工作的摩苏尔人,以及一些巴格达过来的足球运动员。最右边的白衣小伙子他们一群便是运动员。当天晚上中国队和伊拉克队的比分是0:1.
一早从住处出发,头天晚上睡得有点晚,醒来头有点晕乎乎。不过天气还算不错,有点阴沉沉的,出门之后不久下了一点点小雨。
到这个路牌的时候看时间是早上06:59,从这里算是正式开始骑行。
当时还在用诺基亚的手机,彼时的智能手机还不像今天这样普遍。五年时间里,世界发生的变化也太多。这趟骑行如果放在今天,肯定是找死的节奏。在当时,也是被许多人惊呼为冒险举动。一路上看到一列列的美军军车从摩苏尔开来hawler,当时并未反应过来是美军撤军的行动,只是想着这全幅警戒的车队阵列也是有些风声鹤唳的感觉,几次想拿手机拍照却又没敢轻举妄动,错失了珍贵的资料。车队经过的小山包上都有装甲车防空火炮进行警戒。
清晨,空无一人的公路,车也很少。出了城之后路上的车也多了起来,多半是载重货车和油罐车,带起的尘土每每要让人吃一嘴的灰尘,无论在哪里,这都是公路骑行不可避免的事情。
在如此荒凉贫瘠的土地上耕种,而且时间是在十月份,独特的气候条件下,耕种的时间也是不一样。对于冬季湿润多雨的地中海气候影响的地区而言,这个时间播种也是正当其时了。
在骑过了一个可以看得到坡度的连续3公里的大上坡之后,下车在路边小店买水休息一会之后继续骑行,过了一座桥之后就看到这一片绿意盎然的农田,旁边的小村庄看上去规模不大。这个地方显示距离摩苏尔还有60公里。彼时的手机卫星定位功能还没有现在这样便捷,不然就可以随时知道到达什么地方了。
连接着村庄的是一大片树林,这条河不知道是底格里斯河的哪条支流。
其实单看地图的话,伊拉克还是水网密布,有着多条河流和诸多湖泊,两河流域成为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小麦最早的采集种植地也是在西亚地区,近些年关于小麦基因样本采集的结果也充分证明了小麦最早的发源地在西亚这一事实。
过了前方岔路,就是去摩苏尔的直路了,多乎克是紧邻土耳其的边境口岸,出口的石油和进口的物资都要从那条路走。之后驾车去过静谧的边境小城,虽然是口岸城市,却并不喧嚣,来往的多半是车队,底层的劳动人民,食物简单但是很可口,伊拉克烤鱼是任何人都不能错过的美食。
在这里吃了两袋小饼干,喝了水,稍作休息。到此是一半路程完了。距离摩苏尔还有35公里。经过的几个司机叫我搭乘那个他们的卡车,那就没什么意思了。下次吧。小店老板库尔德人,警告我不要去摩苏尔,做出看透和机枪点射的动作,说会被恐怖分子劫持当人质或者直接干掉。谢过他,仍旧上路。
西瓜摊,两个八九岁小孩看管。见我要拍照就跑到一边,不愿意被拍摄。大概是家长嘱咐过不要被人拍照、不要和陌生人合影等等的吧……在这里,随时都有可能会有危险。
中午12:22,路过这个牌子。远处的是停车场,除此之外没有村庄也没有人家。
买水休息的地方。一个精瘦老头,要我去他家喝茶休息,我要赶路,谢绝了。想拍照,他不愿意,于是作罢。一路上遇到的人都很热情,除了之前那位警告我不要去摩苏尔的大伯之外,都不愿意被拍照,这也许是对安全的另一份担忧吧。正如中兴工作的朋友所说,他们与客户单位约好见面地点,到了摩苏尔之后到约定地点就立马跟客户去另一个秘密会面地点,把车开进车库,进房间拉下卷闸门再谈事情。怕的就是电话被监听,人员被绑架。在hawlercitadel广场遇到过一个从摩苏尔去那边打工的阿拉伯人,他哥哥的腿就是被汽车炸弹炸断的,好在保住了命。这样的故事似乎在摩苏尔每天都会发生。
骑行过程中,除了早上出城的时候天气比较凉爽之外,到了八九点之后就开始热起来,荒漠里吹来的热风非常令人难受,太阳炙烤着柏油路面,地面反射上来的热气让眼前的路飘忽不定。公路上有许多被压扁的猫狗尸体,这里车速快,轧死之后司机也不会减速停下了,后面经过的车连续不断地压过,就会变成贴在地面上的一张肉饼,太阳的炙烤下散发出阵阵恶臭,热风一吹,就能飘到很远的地方。
桶里、瓶子里装的不是别的,就是汽油。路边的店铺到这个时间都不开门,商业是有多么凋敝。
“两春之母广场,大车停车住宿”,直译。由于春秋两季气候宜人,摩苏尔也被称为两个春天的母亲,按照汉语习惯,可以称为“两春城”。
图片信息:尼尼微省登记手续,第二登记处,省份(第十二),组别(第二),管辖人***(),管辖代码***()。
这里排着长队的车都在等待进入摩苏尔的检查站,在伊拉克这样的检查站不计其数,在北部地区其实没有南部的那样密集也没有那么严格,多半是例行检查。我们开车从埃尔比勒去苏莱曼尼亚省的路上,如果走山区就可以避过基尔库克的几个大型检查点,而且也更安全。
这个检查点由军方和当地警察共同协管,最下面一张图是检查点的警长。在来之前我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摩苏尔属于阿拉伯区,而埃尔比勒省是库尔德区,我的居住证是由库尔德区签发的,没有加注可以去阿拉伯区的通行权,这样我就无法通过这个检查点。而中央政府所签发的居住证和签证则是可以通往全国的各个角落。警长和大兵劝我回去,在我骑车出去没有一百米的时候,他们又把我叫回检查站,并且烧茶给我喝。此时是下午两点钟,从早上六点钟出发到现在已经骑行八个小时了。期间我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他们把我托付给一个库尔德人司机,让他带我回Hawler,上车的时候跟我说要注意安全,这才反应过来他们是担心我这样骑车会出问题。
回过头看,虽然我距离尼尼微古城只有一个检查点和一条河的距离,但是与死亡的距离可能更近一些,只是没有察觉到罢了。摩苏尔城内的局势之紧张,直到后来我在班加西经历了生死时速般的撤退之后才有后知后觉的反应。最近听说库尔德武装从达阿西手中夺回了摩苏尔,翻开这些旧照片,回想一番当时的情景,遗憾的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驱车前往。也不知道家乡在尼尼微的那些老朋友是否还健在,希望有一天还能故地重游,见到某些人吧。
[1]达阿西,Isis的阿拉伯语名称首字母缩写。
[2]Hawler,即埃尔比勒的库尔德名称。入乡随俗,即以hawler称呼这个城市。
吾丧我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好北京哪个医生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haladicar.com/lsyg/2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