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人类依靠简单的工具狩猎维生,艺术的表现形式还在草创的阶段,比较没有统一的风格。
人类在绘画及雕塑上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对于形象的记忆,尤其是绘画在图像记忆上的复制,已经非常接近文字了。在那个没有文字的时代,人类的记忆非常难累积,进步也很缓慢。
没有文字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对于学生党来说可能是件好事,因为就不用写作业啦!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幸福的事情的吗?但是没有文字的话连课都没有办法上啦:没有书本,没有板书,老师说的一切你只能去记忆,一节课也没有多长,还要去掉开小差、打瞌睡、和同桌聊八卦的时间。(为什么不说还有上课看小说的?不好意思,没有文字,你什么也没得看)就那么点时间,你能听多少,又能记住多少呢?
而一旦有了文字,整个思维世界将产生巨大的变化,这也是一般文明历史划分“史前”和“历史”阶段的重要依据。绘画及雕塑的表现性,促成了早期文字的发展。
下面这个是距今大约五千年前的埃及早期王国时代的石碑——埃及第一王朝的作品,用石灰石雕刻的《蛇王碑》。
石碑描绘的内容很简单,上面一只鹰,代表保护王室的神;下面长方形的空间里有一些柱子,象征着宫殿;柱子上还有一条蛇,代表王朝的国王。天上的鹰神在保护着国王,这有点类似于我们中国古代皇帝称天子的意思: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通过这块石碑,我们可以看出,埃及人的美术,已经脱离了史前混沌的阶段,在表现的形式上开始有了一致的,并且可以延续和累积的“风格”。埃及是人类美术中最早形成“风格”的文明之一。
埃及建筑的金字塔举世闻名,用无数的巨大石块建筑成一座高耸巨大的帝王陵墓。它是一个完全几何的形状,对称、比例精确、结构严密。这些金字塔从早期的梯形逐渐发展成简洁、有力、稳固三角形,是埃及美术风格完成的最高的典型。
埃及第三王朝左塞王梯形金字塔
吉萨金字塔
埃及人的美术和他们对死亡的认知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他们认为生者与死者会保持很紧密的联系,那些已去世的男男女女,仍是族人心目中的一分子,仍会帮助解决族人的请求。
多年前的尼罗河边,孟斐斯地区一个祭司的妻子在丈夫死后,与久病不愈的女仆住在一起。因为没有帮手,她独自支撑起家庭生活,因此痛苦不堪。于是,她想到了丈夫。和大多数埃及人一样,她认为死亡并不会妨碍丈夫帮她渡过难关。她在一个粗糙的红色陶碗上给丈夫写了一封抱怨信:“你想要咱家冷冷清清吗?你再不帮忙,这个家就完了!……”她认为自己的女仆是受到了恶神的诅咒才生病的,这只有死去的丈夫才能帮忙,因此她接着写道:“你能为她驱邪吗?把害她的神灵驱走吧,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有活路!……为她驱邪吧,现在就做!”信写完后,她在碗里盛满食物,放置在丈夫墓前。她相信,丈夫能看见这封信,并按照她的要求去做。
古埃及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来世观念”:死亡不会让人毁灭,他会活在另一个世界中。他们甚至认为“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居留,而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古埃及人活着的时候,就诚心备至、充满信心地为死后做准备。每一个有钱的埃及人都要忙着为自己准备坟墓,并用各种物品去装饰这些坟墓,以求死后获得永生。埃及人对尘世住房的关心远不如对身后坟墓的关心,这是这个民族与所有其他民族不同的一点。
古埃及人相信他们死后会到死后世界去。他们认为身体是灵魂的容器,灵魂每天晚上会离开自己的身体,早上再回来。他们同样相信死后灵魂会复活,必须保留身体使灵魂有自己的居所,所以发明了防腐术和制造木乃伊。
我们现在看到的埃及美术也大多是来自墓葬的发掘,它们重现了四五千年前埃及人的生活信仰。
这是著名的阿布辛拜勒神庙,入口处有巨大的人像雕刻。人像两手平贴身体两侧,正面平视前方,有一种庄严、端正、规矩的纪律之美,这是埃及人像美术最具风格的典型。这座宏伟的建筑物被称为是“受阿蒙宠爱的拉美西斯的神庙”,阿蒙是埃及的诸神之王,而这亦是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间为其最宠爱的妻子──奈菲尔塔莉所建造的。
埃及人在建筑、绘画、雕刻三方面建立了他们全面的美术成就。特别是他们对“人”的探索,构成了西方美术至今不衰的久远传统。
埃及早在早王朝时代(约公元前年—前年),就创造出了这个赤陶巫女像。
这个陶像造型简洁、动态优美,人像两手高举,似乎在翩翩起舞,省略了很多元素,却很自然的表达出女性的婀娜多姿。这个正是西方美术追寻人体美学最早的开端,也是埃及美术对于后世的贡献。
待续……
/
点滴状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haladicar.com/lsyg/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