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三主朝开始(约公元前一年),埃及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古王国时代(约公元前一年)。.此时埃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被称为埃及历史上的“第一个青春”时代。杜会经济的发展古王国时期的社会生产力仍处铜石并用时代。石制工具虽仍继续使用,但各种刀、斧、锯、铿等铜制工具已较普遍使用。在王后海捷普—海利斯的陵墓里(第四王朝)发现的铜制工具,特别是石匠用的工具,足以说明生产工具改进和提高的情况。随着生产工具改进和提高,手工业已得到迅速发展,木工、麻织、建筑、造船、酿酒等方面都有明确的分工,尤其在石材开采和加工方面表现更为突出。规模宏大的金字塔的修建、镌刻在陵墓上的精巧的象形文字铭文和精美的浮雕,裹明这一时期的建筑、加工技术已取得高度的成就。农业在经济生活中居重要地位。政权的统一促进了灌溉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据一些碑铭所见,一些官员曾受国王的指令开凿新水渠,扩大耕地面积。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许多贵族官吏的墓壁上生动地描绘了有关农业生产,如耕地、播种、收割等情况。原始的木锄虽仍在使用,但也用两牛牵引的木犁,并且日趋广泛。出现了用于收割的镰刀和平整土地的木耙。作物除谷物(大麦、小麦)外,亚麻的种植得到普遍的发展,同时已知制造植物油。在神庙和贵族官吏的经济里,还有葡萄园和枣椰树园。高级官吏梅腾曾在自传铭文中说,他在下埃及三个州建立了十二个居民点。①这表明了农业生产有了新发展。在三角洲招泽地区,牧畜业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属于第四、五王朝的一些墓铭中说某些人拥有数百头有角大牲畜、数千头山羊和上万头小牲畜。在王室领地和神庙经济里出现了大规模的牧畜业和养禽业。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大规模地发展起来。一些墓壁的图刻反映出这一时期的集市贸易的情景。谷物、食品、蔬莱以及手工业制品、装饰品都作为商品进行交换。商品交换形式仍然是以物易物。古王国时期的对外贸易基本控制在国家手中,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掠夺性质。考古文献证明,古王国时期的埃及和叙利亚、排尼基、萨胡拉的祭殿里的壁画描绘出国王派遣商船队远航亚洲,从那里运回各种商品和奴隶的情景。在阿斯旺发现的墓壁的铭刻记载着第六王朝的国王曾多次派出商旅队深入到努比亚地区,曾把得到的会表演宗教舞蹈的矮人献给国王。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化,古王国时代的土地占有和使用情况,出现了如下儿种类型:王室领地、神庙地产、官僚贵族农庄和小土地所有者。前三者尽管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属于大奴隶主所有制,他们垄断了全国大部分土地。国王被看作是全国土地最高所有者,定期地对全国土地进行普查,并向农民课以赋税,是这种最高所有权的具体体现。同时,国王还直接占有大量土地,构成王室领地。在王室领地里还设有各种手工业作坊,生产供王室享用的各种消费品。神庙也占有大量的土地。这种地产的形成的主要渠道是国王和贵族大臣的赠赐。《古埃及年代记》记载了各朝蹭与神庙土地的数量,少者2斯塔特,①多者达1,斯塔特。除这种赏赐外,在神庙地产中,还包括国王和高级官吏拨给神庙用于祭祀的土地。这类土地虽不能转让,但僧侣可以世袭使用。由于神庙僧侣握有大量的土地,致使他们在埃及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形成不容忽视的政治势力。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势力愈来愈突出,以致对埃友木同时期的政治形势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官僚贵族农庄的形成,一方面来自国王的赏赐和祖产的继承,同时也来自兼并。这从《梅腾自传铭文》里可以得到说明。铭文记述了大臣梅腾,从国王那里得到斯塔特土地的赏踢,其母又授予他50斯塔特的耕地,又“从许多尼苏提乌那里获得斯塔特的耕地”,。这类农庄在埃及的经济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它分布于各州。农庄里设有各种手工业作坊,设专人监督管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haladicar.com/lyjd/1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