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古文明为何没有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包括: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

世界的文明在两河流域,两河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这里,为世界发明了楔形文字,建造了世界第一座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两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古巴比伦王国,建立于公元前年左右。在公元前年前后美尼斯统一了上下埃及,在尼罗河流域逐渐形成了埃及文明。公元前年左右的古印度,以印度河一带为载体形成了印度文明。古中国的文明中心是黄河流域。这些地区都是温暖湿润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人类生存的。

这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例外几乎都在北回归线到北纬40°之间,这一区域大陆东岸的中国,印度,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则是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埃及,巴比伦如此,这两种气候是适于农业耕作的气候,古代的农耕文明是靠天吃饭,都必须处于气候适宜农业发展的区域,因此古代文明发源于此就不奇怪了。而回归线与40°之间的区域,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岸为地中海式气候,它们都是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

可是为何水热全年充足,具有很大优势的热带雨林地区却没有形成古文明?

下面以热带雨林地区的环境与华夏古文明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做对比来分析其原因。

首先,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肥力低。土壤是陆地地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热带雨林地区虽然拥有最为茂密的森林和动物种群数量,拥有最多的枯枝落叶,但是终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大,所以降水对于土壤的淋失作用强烈,强烈的流水淋失作用,使得土壤中的大量元素和养分随流水流失,最终保留下富铁铝化的,呈酸性的土壤,颜色也呈现出砖红色,在热带雨林地区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却是一种比较贫瘠的砖红壤。正是由于温度高,水分多,导致大量有机质被分解,有机质易被淋失,所以土壤肥力低,土层浅薄,且植被一但遭到破坏,短期内很难恢复。而黄河中下游土质好是因为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残根多,微生物制造的有机质也多;冬季寒冷漫长,有机质被分解少,有机质含量也高;土壤中水分少,有机质被淋失少,所以土壤肥力高。

其次,热带地区的食物十分丰富,且野生动植物多,人们获取食物较为方便。而在中国有明显的气候变化,在冬季获取食物极其困难,所以人们必须动脑研究天气变化,由此便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还有,热带雨林地区森林茂密,需要大规模砍树来进行耕种,但当时并没有条件。而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适宜农耕。

所以,在热带雨林地区并没有出现古文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haladicar.com/lyjd/1328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