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新作,《每日邮报》年度历史类好书,尼尔森图书调查销量前十,水石书店月度推荐。
《书信中的世界史》解封历史档案中百余封重要信件,别样解读年世界史。
历史是被书写的,往往充满流言、猜测与误解;而书信是真实的,定格书写的瞬间,《书信中的世界史》解读从古埃及法老到1世纪西方领导人的百余封信件,还原鲜活的历史现场。
回忆是经过加工的,而书信封存行为与信念,记录生命的即时呼吸,它们显露写信人的情绪、性格、境遇,沟通人类永恒的课题:爱情、战争、权力、命运、衰败、告别……
《书信中的世界史》所收录的书信来自君王、女皇、士兵、诗人、艺术家,他们用书信指挥战争、发布命令、挑起决斗、互相试探、谈判和解、分享秘密、倾诉衷肠、哀婉告别......
西蒙·蒙蒂菲奥里以历史学家的身份、英国贵族的广泛交游,流连于无可计数的档案馆、图书馆,网罗大众难以企及的书信,集中呈现给对历史之谜充满好奇、对事实真相满怀渴望的读者。
阅读《书信中的世界史》,照亮历史隐秘的角落,理解当下的生活,并启发前路。
亲爱的读者:在即时性和真实性方面,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书信。我们人类有一种本能——记录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丢失的感情和记忆,并与他人分享。我们迫切地需要巩固关系,用爱或恨彼此联结,因为世界不会停滞不前,我们的生活是一系列开端和结局:当在纸上记录它们时,我们会觉得它们会变得更加真实,几近永恒。书信是对症生命无常的文学解药,当然也是人们面对互联网的脆弱和不稳定时所需的良药。歌德就书信的魔力做了很多思考,他认为书信“是一个人可以留下的最重要的纪念物”。而这样的直觉是对的:在主人去世很久之后,书信仍然鲜活。在政治、外交和战争事务中,命令或承诺必须备有证明文件。因此,有很多我们今天在赞颂的事都是通过书信这样的媒介达成的。我收集了许多奇特而有趣的书信,这些信件被选中,不仅因为它们令人愉悦,更是因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类事务(humanaffairs)——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艺术还是文化。它们让我们瞥见令人陶醉的生活,无论是通过天才、恶魔还是普通人的眼睛。这些书信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地区和种族背景:从古埃及和古罗马到现代美国、非洲国家、印度、中国和俄罗斯——我曾在俄罗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因此普希金、斯大林都在书中出场。我收录在此的书信,有的反映了我们现在认为必不可少的争取权利的斗争,有的则是不可容忍的实施犯罪的命令。这些书信涉及爱情、权力等等,写信人包括女皇、女演员、暴君、艺术家、作曲家和诗人。我选择了年前法老撰写的书信,它安静地躺在衰落的城市中被遗忘的图书馆里,也选择了1世纪的书信。书信,无疑有着属于自己的黄金时期:从中世纪到电话得到广泛使用的0世纪30年代,历时年;而后在0世纪90年代,随着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的出现而急剧衰落。我在斯大林档案馆做研究时,亲眼看到斯大林的信。在0世纪0年代和30年代,斯大林给随行人员及陌生人写了长信和便条,特别是他在南方度假时。但是,在架设了保密电话线后,他的书信写作便戛然而止。在书信写作发展后不久,它自然就被统治者和精英广泛使用,成为理想的管理工具,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用途。在过去的年里,书信扮演着今天的报纸、电话、广播、电视、电子邮件、短信(波将金大公与叶卡捷琳娜大帝的通信尤其如此)和博客的角色。这部选集甚至辑录了最初以楔形文字写的书信。楔形文字是一种古老的文字,那时的人们用芦苇笔在扁平而潮湿的黏土块上留下印记,然后将它在阳光下晒干,这样的文字见于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中东地区。后来人们在莎草纸上书写,莎草纸是用纸莎草的茎制成的,这一书写方式源自公元前年。再后来的书信写在羊皮或者牛皮上,总之,是较坚硬、干燥的动物毛皮——一直到大约公元前00年中国发明了造纸术并从中亚传至欧洲。从15世纪开始,更便宜、更便捷的造纸工艺使得纸张更易生产、更普遍、更具经济适用性。在15世纪至0世纪初,书信写作达到了巅峰,不仅是因为纸张的普及,还因为旅行的流行、信使的分发更便捷,还有邮政的发展。书信不仅仅实用,且成为新秩序、法律和合同、负责任的政府、可靠的财务和公共道德的构成部分。最重要的是,它是关于“如何生活”的新想法和现代愿景的表达方式。书信是对隐私的尊重,是推广的媒介,承载了日益增长的身处于国际社会的身份感和个人意识。有些书信,主人意在公开,有些则绝对隐秘。书信的用途多种多样,这也成了收集书信的乐趣之一。大量的信件是为了实现平淡无奇的实用性功能——订购商品、支付账单、安排会议。在书信作为艺术和工具的巅峰时期,识字者每天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痴迷地写作,有时还是在光线不佳的条件下。叶卡捷琳娜大帝自嘲为“笔墨狂”(她还因热爱园艺而自称“植物狂”),而疯狂地写信是彼时统治帝国、指挥战争、治理国家的唯一途径。写信,是作者们将自己的存在投射到他们的房间、住宅、村庄、国家之外,以抵达其他世界和遥远梦想的一种方式。这是一项令人精疲力竭的工作,但也是一种消遣。电子邮件和短信编写起来要便捷得多,但可能太简单、太随便了,以至于我们不尊重文字自身的力量。当然,由于简洁、快捷和令人兴奋,短信在现代生活中已必不可少,甚至让人上瘾。直到0世纪初,很少有人让专门的职能部门来协助他们处理大量的信件,即使是国家元首,大多数也都是亲自回复和封印信件(部分原因是为了保密)。本书中的一些书写者,如林肯、叶卡捷琳娜大帝和沙皇尼古拉二世,都是自己给信件贴邮票。当然,写信人并非总在信中说出真相,他们在选择销毁和保存信件时难免有编辑的过程。但无论是被销毁还是被留存,书信都反映了某个独一无二的瞬间和一段经历——歌德称这个瞬间为“生命的即时呼吸”。许多篝火被点燃,秘密交易和禁忌之爱的痕迹就这样被抹除。在维多利亚时代和爱德华七世的时代,当要人去世时,他的家庭经常出现“文学地狱”现象——包括我自己的家族。但歌德认为,销毁一封信,即使是谨慎之举,也是在消灭生命本身。被书写的历史——就像当代新闻——充满了流言、猜测、神话、谎言、误解和诽谤。我们在阅读小报或者八卦网站时,知道自己所读的可能半真半假,而私人书信给予人的乐趣在于——它们是真实的。我们不依赖八卦,我们能在信中听到真话——斯大林就是这样对他信任的人说的;许蕾姆就是这样亲密地向苏莱曼大帝诉说的;弗里达·卡洛也是这样写给迭戈·里维拉的;当然还有莫扎特,写俗不可耐的话语给表妹玛丽安娜。书信包含多种类型。首先是公开信。贝尔福承诺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家园。埃米尔·左拉信中的“我控诉”直面法国的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在1世纪,这样的抗议活动恐怕会令人恐惧;而另一方面,在我们这个充满怨愤的新时代,合理的抗议是绝对有必要的。大西洋两岸充斥着反犹太主义,不仅来自右翼,而且越来越多地来自主流的社会主义左翼,特别是在英国。我搜集到价值不可估量的书信,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创造者——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之间的通信,其中的内容可能超出读者的涉猎范围。在报刊普及之前的几个世纪里,有些书信会被复制并被广泛分发。像伏尔泰和叶卡捷琳娜大帝这样伟大的书写者的公开信在整个欧洲的文学沙龙里都很受欢迎。同样适合传播的还有一种官方信件:宣布军事胜利或失败的通告。当战争结束时,即使战场上到处都是颤抖的身躯和破碎的尸体,精疲力竭的将军们还是会坐在废弃的小屋里或是临时的露天办公桌前,通宵达旦地写信,向世界宣告他们的胜利。在波尔塔瓦、奥斯特利茨和布莱尼姆取得胜利后,彼得大帝、拿破仑和马尔伯勒公爵分别向世界宣告他们的消息——尽管他们私下里也各自向情人和妻子炫耀。彼得大帝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和我们一起庆祝吧!所有谈判或指挥,特别是政治或军事领域的谈判或指挥,都是以不向大众公开的信件进行。时至今日,都是如此。书中收录了拉美西斯大帝写给赫梯国王哈图西里的满是轻蔑话语的便笺。一千多年后,马克·安东尼写信给屋大维(后来的奥古斯都),愤愤地称自己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的结合并没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事实上,其中的意义显而易见。又过了一千多年,萨拉丁和“狮心王”理查一世用书信谈判如何分割圣地。然后又过了大约年,腓力二世去信命令他的海军统帅梅迪纳·西多尼亚指挥无敌舰队与英国作战——尽管后者认为这项计划注定会失败。再过三个世纪,林肯写给格兰特将军的一封信让我们欣赏到写信者的宽宏大量。在0世纪,没有比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年令人绝望的几个月里的鱼雁往还更重要的通信了。在入侵苏联的前夜,希特勒在写给盟友墨索里尼的信中泄露了他的动机。书中还有一封从未寄出的信——艾森豪威尔草拟给他的部队的信,计划在诺曼底登陆失败的情况下发出。还有一种既具政治意义又有个人色彩的特殊书信,它们在专制政府中尤为重要,因为其统治者的私生活是政治性的。正如我们在1世纪许多新的专制政府中所见,统治者施行独裁统治,其个人的一切都具有政治性。亨利八世写给安妮·博林的情书和詹姆斯一世写给他英俊的宠儿白金汉公爵的情书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统治者的多情偏好引导着国家和政府。德皇威廉二世的臣仆们为他进行的涉及肛门和香肠的令人厌恶的娱乐活动,暴露了其危害欧洲和平的粗野与无能。叶卡捷琳娜大帝和波将金大公既是恋人又是政治伙伴,他们既是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者又是头脑清晰的政治家。在二人的通信中,有10~15页的篇幅探讨了权力的方方面面,涉及外交、战争、金融、人事。但他们的通信中也有家人般的谈话内容,比如艺术收藏、房屋建造、风流韵事等。当然,他们也谈及健康——18世纪的书信没有完全不涉及痔疮的。而他们简短的情书仿佛现代的电子邮件或者短信。此类书信并未打算让收信人之外的其他人看到,但大都在收信人去世后得以保留。波将金死在摩尔多瓦荒凉的草原上,手里抓着一包叶卡捷琳娜大帝的书信。那些曾用丝带包裹的信,波将金一边读一边哭泣。那些真正为了拥抱爱与性的私密书信则被它们的主人深深地锁着。亚历山大二世与他的情人(后来成为他的妻子)卡佳互致的书信,是国家元首写下的最淫荡的信件。他们当时以为没有人会看到这些信——但我们在这里读到了,还有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与弗吉尼亚·伍尔夫、拿破仑与约瑟芬、艾玛·汉密尔顿与纳尔逊之间的通信。巴尔扎克与他的波兰崇拜者、美丽的埃韦利纳·汉斯卡伯爵夫人的通信是如此热烈,他们在见面前就已坠入爱河——这正是书信的力量。阿娜伊丝·宁与亨利·米勒的通信充满了性爱的内容,几乎让人嗅到肉欲的气味。约翰·邓恩写过,“信交换了亲吻,更让灵魂交融”——还有身体的交融。当然,我选择的私密书信中有痛苦的,也有快乐的;有的是爱情的开端,有的是爱情的结束。其中最不寻常和鲜为人知的是托马斯·杰斐逊的“头脑与心灵的对话”,那是写给即将离开他的年轻情人的信。它一定是有史以来对爱情之疯狂所做的最出色的分析之一,而其如此敏锐不足为奇,因为它出自美国《独立宣言》的作者之手。同样,西蒙·玻利瓦尔试图结束与神话般的曼努埃拉·萨恩斯的婚外情。已婚美女“海丽特”回到丈夫身边,令精于玩弄女性的卡萨诺瓦颇为伤心。莱昂纳德·科恩在不久于人世时,向奄奄一息的爱人告别,后者曾启发他创作出非常伟大的歌曲,包括《再见,玛丽安》。我最喜欢的告别信是赢得胜利的西班牙哈里发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写的,他在临终时回忆,在50年的荣耀生涯中,他只享受了14天的快乐。很少有书信所表达的痛苦比艾伦·图灵因同性恋受到迫害而抒发的更令人心碎。而在大屠杀的死亡集中营里,一封妻子写给丈夫的诀别信则传递着令人难以忍受的恐惧。有一些书信讲述了重大事件或者奇观:哥伦布向他的君主报告“发现”了美洲;一位年轻飞行员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讲述了不列颠之战——特别令人心酸,因为这名飞行员不久后便阵亡了。契诃夫评述了萨哈林岛流放地绝望的罪犯所遭受的痛苦。小普林尼目睹庞贝遭到摧毁。伏尔泰对年的里斯本大地震进行了反思。而一些被我们称作旅游类书信的信件讲述了在有趣的地方发生的冒险经历,它们在18世纪和19世纪颇为流行。当时,旅行作为一种休闲方式,从富裕的贵族扩散至中产阶级,他们乘坐火车出游。旅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缩小”了世界。契诃夫和福楼拜以优美的散文愉悦地描述了与日本妓女、奥斯曼青年的邂逅。还有家信,它们让我们见证了伟人与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例如莫卧儿帝国的这两位皇帝:巴布尔建议他的儿子宽容忍让;奥朗则布在临终时写信给他的儿子,当时他的帝国正分崩离析。查理一世在等候自己的审判时写信教导儿子如何当国王。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告诫女儿玛丽·安托瓦妮特,傲慢会毁了她。也有子女写给父母的:斯韦特兰娜扮演“独裁者”,并向父亲下达命令——整个苏联一年内禁止布置家庭作业。也有尴尬的家庭,其中皇室所占的比例大到壮观的程度:后来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向她的姐姐——女王“血腥玛丽”——乞求活命。约瑟夫二世来到巴黎,成为他妹妹玛丽·安托瓦妮特的性顾问,当时路易十六无法与她行房。关于一桩火药阴谋的匿名警告信对挫败阴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一举改写了历史。拉斯普京写信给尼古拉二世,试图阻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但是失败了。一些书信本身就是杀戮命令:年前,一位埃及统治者让他的妻子干掉两名下级官员,然后让他们的尸体“消失”。有一类特殊的书信,内容涉及自我毁灭:奥斯卡·王尔德收到了他情人的父亲发来的侮辱性信件,写信人称他为“鸡奸者”;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亚历山大·普希金则通过书信走向导致殒命的决斗之路。还有一种特别的书信是告别信,例如沃尔特·雷利爵士在被处决之前写给妻子的信。哈德良皇帝意识到自己即将离世,写信给他的养子和继任者安东尼·庇护。玻利瓦尔疾病缠身,心力交瘁,在信中诅咒美洲。卡夫卡要求毁掉他的作品。不只是卡夫卡怀疑自己作品的价值,在济慈关于爱情与死亡的信中,从米开朗琪罗在为西斯廷教堂作画时写的信中,在T.S.艾略特拒绝出版乔治·奥威尔的新作《动物农场》的信里,我们都可以读到另外一个主题:对自身创造力的失望及其带来的折磨。在这里,您还将读到一些永恒的书信,这些书信讲述了争取自由的勇敢斗争,例如奴隶解放、妇女选举权和非洲裔美国人的民权。杜桑·卢维杜尔领导海地奴隶发动反抗法国的起义,建立了美洲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共和国,但他却为家人的活命写了一封乞求信。纳尔逊·曼德拉告诉妻子温妮如何怀着希望生活,即使他自己身在狱中。罗莎·帕克斯质疑亚拉巴马州的种族隔离政策。还有阿布拉姆·汉尼拔的信,他是一名奴隶,可能在西非被俘获,后来被贩卖到伊斯坦布尔的奴隶市场,被出售给俄国沙皇,而后成为欧洲第一位黑人将军。才华横溢的女性不受束缚:埃达·洛夫莱斯在信中写到她对科学的热爱;范妮·伯尼和曼努埃拉·萨恩斯公然向以男性为中心的、令人厌烦的婚姻发起挑战,认为它不是必要的;埃米琳·潘克赫斯特为争取妇女选举权的暴力活动辩护。电子邮件和电话或许已经终结了书信的黄金时代,但书信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力量,例如在外交领域。年,当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取消计划中的与朝鲜年轻领导者金正恩的新加坡峰会时,他给对方写了一封极具个人风格的信。书信激发出充满活力的回应。峰会最终还是在新加坡举行。几周后,金正恩于7月6日给特朗普写信:“与阁下的首次会面开启了别具意义的旅程。”很快,特朗普更进一步,在一次集会中吹嘘他与朝鲜方面的书信往来:“我真的很强硬,他也很强硬。一来二去,我们竟然‘坠入爱河’。相信吗?真的,他给我写的信很美,这些信都很棒。”无论朝鲜核武器的未来如何,这至少证明了这些信的情感力量和政治力量。在这嘈杂的、称不上美好的新时代,公共生活中充斥着无情的狂轰滥炸和恶意的敌对。所以,我在这部作品中增加了乔治·H.W.布什(曾呼吁“更温和友善的”政治)在椭圆形办公室留给继任者比尔·克林顿的富有魅力的优雅书信:它巧妙而温和地抛开了琐碎的不安全感和政治恶意,庆祝他们共同的美国理想。可悲的是,这种情感在今时今日已经缺失。在那些更加谨慎地对待交流的人当中,书信正重新得到青睐。政治家、间谍、罪犯和情人在历经磨难之后终于认识到,电子邮件和短信会被阅读、被泄露,无法彻底销毁。但它们常常人间蒸发。这种无常使它们难以成为令人满意的媒介。电子邮件和短信使人感觉生活短暂,书信则赋予生活恒久之感。即使是加密程度最高的信息也可以被解密。像美国中央情报局(简称CIA)、英国政府通讯总部(简称GCHQ)这样的情报机构,在由掠夺自由的黑客组成的、叛逆的幽灵军队的协助下,正在收集大量信息。出于这个原因,人们开始重新拿起纸和笔,特别是在政府:一方面,书信可以保存;另一方面,书信更安全,因为可以用物理手段销毁,成为一次性的存在。俄罗斯的高层官员告诉我,在今天的克里姆林宫,所有重要事务都是通过信件和便条来沟通,用传统的墨水笔或铅笔、鹅管笔或圆珠笔在老式的纸上书写,而后由忠实的信使派送——不再使用时髦的电子设备!我们应该注意,没有人会像普京总统的克里姆林宫——网络间谍活动的“蜂巢”——那样明白,简易的短信和快捷的电子邮件是多么不可靠,多么危险。是的,正如这部书信选集所揭示的,书信的留存时间通常比写信人想象的要长得多。我希望读者会对这些书信所透露的勇气、美好,或出于本能的粗俗好奇。互联网的冲浪者,置身于看不见彼此的难以计数的人群中,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易感到孤独,但提笔给某个人写一封信的人就不孤单。拜伦勋爵(这部选集提及他的女儿埃达)理解这个道理,他曾沉思道:“书信是连接孤独与良伴的唯一工具。”写信者的灵感来自温暖的期盼——远方的人很快就会分享他或她的情感。希望这本书可以鼓励您提笔写信,并受到这些范例所展示的才华启发。您真诚的,西蒙·蒙蒂菲奥里
年5月
内容简介:
《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新作,解密书信档案,钩沉多年世界史。
《书信中的世界史》收录余封书信,包含情书、家信、外事交涉、战争宣言、和平方案等,它们封存人类生活和信念,成为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如果伊丽莎白没有写信向同父异母的姐姐“血腥玛丽”求饶,是否会有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如果盟军诺曼底登陆失败,艾森豪威尔将军会给盟军将士发去怎样的慰问?如果王尔德没有“鲁莽”地回应来自情人父亲的侮辱,他是否会快乐地度过余生?在发动“巴巴罗萨行动”的前夜,已经下定决心的希特勒写信给墨索里尼究竟是为哪般?
蒙蒂菲奥里聚焦每一封信所呈现的瞬间,还原历史现场,让我们得以瞥见君王、女皇、将军、演员、作家、科学家、探险家、总统等的生活和思想。这些人物拨动历史的琴弦,他们所写下的书信有的高贵而鼓舞人心,有的令人不安;有些是卓越的文学范本,有些则很鲁莽;许多是充满情欲的,另一些则让人心碎……而正是由他们所组成的无数个体的选择,以及人类普遍的情感,推动历史前行。
阅读这些作为历史档案、凝结生命呼吸的书信,仿若在观看人类历史的万花筒,帮助我们更充分地了解过去,理解当下,并照亮未来的道路。
《书信中的世界史》出版后,荣获《每日邮报》年度历史类好书,被水石书店重点推荐,是英国年度热销书,经尼尔森图书调查显示销量名列前十,位居英国亚马逊分榜第一。
作者介绍:
西蒙·蒙蒂菲奥里(SimonMontefiore),年出生于英国,在剑桥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研习历史并获哲学博士学位,是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研究员、白金汉大学客座教授;他是历史学家、小说家、童书作者、记者、纪录片撰稿人和主持人,是世界范围的畅销书作者、多种图书大奖获得者。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中文、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等48种语言。
西蒙·蒙蒂菲奥里的主要历史作品有《耶路撒冷三千年》《青年斯大林》《大人物的世界史》《罗曼诺夫皇朝》等,斩获英国科斯塔传记奖、美国《洛杉矶时报》传记奖、法国政治传记大奖、奥地利克莱斯基政治文学奖、意大利德里西奥卢比卡亚文学奖等重量级奖项,是奥普拉·温弗瑞的年度选书、美国犹太历史会选书,在《纽约时报》畅销榜居高不下,并入围塞缪尔·约翰逊奖、达夫·库珀奖、马什传记奖等终选名单。
其中,《耶路撒冷三千年》是全世界范围内的超级畅销书,在《星期日泰晤士报》非虚构畅销榜中占据头把交椅,在中国收获国家图书馆颁发的文津图书奖;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前国务卿基辛格均将其视作珍宝。《新闻周刊》评论说,西蒙能将内容庞大的历史书籍写成极好看的惊悚作品;他知道怎样才能让历史变得浅显易懂;他的博学、睿智使人忍不住想向美国国务卿推荐,聘请他担任幕僚。
在勤奋和野心之外,西蒙·蒙蒂菲奥里也有便于游历世界、研习历史的显赫的出身,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先辈中曾出过享誉欧洲的外交家和银行家;19世纪初期,他的家族与罗斯柴尔德家族是银行业的合作伙伴;也正是他的曾叔祖父摩西·蒙蒂菲奥里爵士,在耶路撒冷旧城外建造了第一座犹太住宅区。
西蒙·蒙蒂菲奥里的专业成就、卓越的表达能力和旺盛的精力,使他在学界和政界颇受欢迎,他受邀赴俄国、中东地区等世界多地做世界史主题的演讲,同时发表领导力、改革方面的演说。
他的全部作品均已售出电视剧和电影版权,由《耶路撒冷三千年》改编的系列英剧正由狮门电影公司制作。
如果你喜欢贡布里希的《世界小史》,喜欢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全球史,你一定会喜欢西蒙·蒙蒂菲奥里的这本书。他用妙趣横生的简短篇幅,浓缩了几千年世界史。
——《泰晤士报》
令人愉悦、深受启发。书中收录的书信,与蒙蒂菲奥里对书信的评述一样,极为迷人。
——《每日邮报》(年度历史类好书评语)
一切都令人惊讶,且大部分闻所未闻;一切都是奇迹,富有启发性。人类的信念与行为都在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英国艺术台”网站
西蒙·蒙蒂菲奥向我们揭示了这些书信在今天为何依然重要。
——《历史探秘》
西蒙·蒙蒂菲奥里能将内容庞大的历史书籍写成极好看的惊悚作品;他知道怎样才能让历史变得浅显易懂;他的博学、睿智使人忍不住想向美国国务卿推荐,聘请他担任幕僚。
——《新闻周刊》
西蒙·蒙蒂菲奥里是讲故事的大师,能把历史故事讲述得多姿多彩、生动细腻,但又不偏不倚,讲求平衡——即便跨越千年,亦能具体而深入。
——《华盛顿邮报》
作为作家的西蒙·蒙蒂菲奥里,文笔优美,起承转合优雅流畅;而作为历史学家的他,能敏锐地抓住故事的核心,从而将历史故事讲得动听而富有权威。
——《经济学人》
目录:
前言/1
爱情篇/
亨利八世致安妮·博林年5月/
弗里达·卡洛致迭戈·里维拉未标注日期/
托马斯·杰斐逊致玛丽亚·科斯韦年10月1日/
叶卡捷琳娜大帝致波将金大公大约年3月19日/
詹姆斯一世致白金汉公爵年5月17日/
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致弗吉尼亚·伍尔夫年1月1日/01
苏莱曼大帝与许蕾姆·苏丹互致大约16世纪30年代/04
阿娜伊丝·宁致亨利·米勒年8月/07
亚历山德拉致拉斯普京年/
霍雷肖·纳尔逊致艾玛·汉密尔顿年1月9日/
拿破仑·波拿巴致约瑟芬年4月4日/
亚历山大二世致卡佳·多尔戈鲁卡娅年1月/
约瑟夫·斯大林致佩拉格娅·奥努夫里娃年月9日/
家庭篇/
伊丽莎白一世致玛丽一世年3月16日/
维尔玛·格林瓦尔德致库尔特·格林瓦尔德年7月11日/
卡达什曼—恩利尔致阿孟霍特普三世大约公元前年/
奥利弗·克伦威尔致瓦伦丁·沃尔顿年7月4日/06
杜桑·卢维杜尔致拿破仑年7月1日/
亚历山大一世致妹妹凯瑟琳5年9月0日/
查理一世致查理二世年11月9日/
斯韦特兰娜·斯大林娜致父亲斯大林0世纪30年代中期/
奥古斯都致盖乌斯·恺撒公元年9月3日/
约瑟夫二世致弟弟利奥波德二世年10月4日/
拉美西斯大帝致赫梯国王哈图西里公元前年/
创作篇/
米开朗琪罗致乔瓦尼·达·皮斯托亚年/
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致表妹玛丽安娜年11月13日/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致埃韦利纳·汉斯卡年6月19日/
毕加索致玛丽—泰蕾兹·沃尔特9年7月19日/
约翰·济慈致范妮·布劳恩年10月13日/
T.S.艾略特致乔治·奥威尔年7月13日/10
勇气篇/
司马迁致任安约公元前93年/
莎拉·贝恩哈特致帕特里克·坎贝尔夫人5年/
范妮·伯尼致姐姐埃丝特年3月日/
戴维·休斯致父母年8月1日/11
发现篇/15
埃达·洛夫莱斯致安德鲁·克罗斯大约年11月16日/17
威尔伯·莱特致史密森学会年5月30日/
约翰·史蒂文斯·亨斯洛致查尔斯·达尔文年8月4日/13
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国王费迪南德与王后伊莎贝拉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年3月30日/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致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年4月9日/
旅行篇/
安东·契诃夫致阿纳托利·柯尼年1月16日/
居斯塔夫·福楼拜致路易斯·布耶年1月15日/15
战争篇/
彼得大帝致叶卡捷琳娜一世年6月7日/
拿破仑致约瑟芬5年1月3日/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致盟军全体将士年6月5日/
奥尔登堡公爵夫人致兄长亚历山大一世年9月3日/
腓力二世致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8年7月1日/
哈伦·拉希德致尼基弗鲁斯一世80年/
拉斯普京致尼古拉二世4年7月17日/
血腥篇/
彼安基致诺捷美特大约公元前0年/
毁灭篇/
西奥博尔德·冯·贝特曼—赫尔维格致利奥波德·贝希托尔德伯爵4年7月6日/
哈里·杜鲁门致欧文·库普西内特3年8月5日/
灾难篇/
小普林尼致塔西佗大约或年/
伏尔泰致M.特龙金年11月4日/
友谊篇/
A.D.查特尔上尉致母亲4年圣诞节/
马克·安东尼致屋大维大约公元前33年/
马克思与恩格斯互致年7月—4年11月/0
富兰克林·D.罗斯福致温斯顿·丘吉尔9年9月11日/10
阿道夫·希特勒致贝尼托·墨索里尼年6月1日/1
波将金大公与叶卡捷琳娜大帝互致大约年/0
愚蠢篇/3
格奥尔格·冯·许尔森致埃米尔·冯·格尔茨年/5
萨德侯爵致“那些折磨我的愚蠢的恶棍”年/7
亚历山德拉皇后与尼古拉二世互致6年/30
正直篇/37
玛丽亚·特蕾西亚致玛丽·安托瓦妮特5年7月30日/39
圣雄甘地致希特勒年1月4日/4
亚伯拉罕·林肯致尤里西斯·S.格兰特3年7月13日/47
约翰·普罗富莫致哈罗德·麦克米伦3年6月5日/49
杰奎琳·肯尼迪致尼基塔·赫鲁晓夫3年1月1日/51
巴布尔致儿子胡马雍年1月11日/54
埃米尔·左拉致菲利·福尔8年1月13日/56
“豪华者”洛伦佐致乔瓦尼·德·美第奇年3月3日/63
解放篇/67
埃米琳·潘克赫斯特致妇女社会政治同盟3年1月10日/69
罗莎·帕克斯致杰茜卡·米特福德6年月6日/7
纳尔逊·曼德拉致温妮·曼德拉9年4月日/75
阿布拉姆·汉尼拔致彼得大帝17年3月5日/79
西蒙·玻利瓦尔、曼努埃拉·萨恩斯与詹姆斯·索恩互致18—年/81
命运篇/87
奥斯卡·王尔德致罗伯特·罗斯5年月8日/89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与阿伦·伯尔互致4年6月/91
匿名者致蒙蒂格尔勋爵5年10月/
巴布尔致胡马雍年1月5日/30
尼基塔·赫鲁晓夫致约翰·F.肯尼迪年10月4—6日/
亚历山大·普希金致雅各布·冯·盖克伦7年1月5日/
权力篇/
丘吉尔致罗斯福年5月0日/
理查一世与萨拉丁互致1年10—11月/31
阿瑟·詹姆斯·贝尔福致罗斯柴尔德勋爵7年11月日/34
乔治·布什致比尔·克林顿3年1月0日/36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致弗朗切斯科·韦托里年8月3日/39
亨利七世致他的“挚友们”年7月/33
约翰·亚当斯致托马斯·杰斐逊1年月0日/
马尔伯勒公爵、安妮女王与马尔伯勒公爵夫人互致年8月13日/
唐纳德·J.特朗普致金正恩年5月4日/
衰败篇/
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致儿子们年/
西蒙·巴尔·科赫巴致约书亚大约年/
汉谟拉比致阿拉西亚国王大约公元前年/
奥朗则布致儿子穆罕默德·阿扎姆·沙阿年/
玻利瓦尔致何塞·弗洛雷斯0年11月9日/35
告别篇/
莱昂纳德·科恩致玛丽安·伊伦年7月/
“海丽特”致贾科莫·卡萨诺瓦年秋/
丘吉尔致妻子克莱芒蒂娜5年7月17日/36
尼古拉·布哈林致斯大林7年1月10日/
弗兰茨·卡夫卡致马克斯·勃罗德年6月/
沃尔特·雷利致妻子贝丝3年1月8日/
艾伦·图灵致诺曼·劳特利奇年月/
切·格瓦拉致菲德尔·卡斯特罗年4月1日/
罗伯特·罗斯致莫尔·阿迪年1月14日/
卢克雷齐娅·博尔贾致教皇利奥十世年6月日/
哈德良致安东尼·庇护和他的灵魂年7月10日/
致谢/39
译名表/
权利说明/41
.........................经典课程: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西方政治史上最重要的5本书,都在这里了许子东《0世纪中国小说讲》0世纪十位最重要思想家的10种远见葛兆光:用故事讲透全球史,解答你对世界的好奇徐贲:从但丁到莎士比亚...这些文艺复兴时期经典为何有必要精读?
《统一与分裂》之后,不一样的中国史你不可不知的十位思想家,像他们一样思考!古人如何很优雅的说:“想见你”一个寂静的学术世界,时而喧闹的学术公号。在信息爆炸,学术脱变的时代,精选政治学、法学、历史学论文为读者提供适应时代的跨学科知识服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haladicar.com/rdmz/6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