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吃干枣吗 https://m.39.net/disease/a_6984417.html说到《山海经》相信很朋友都不陌生吧,尤其是鲁迅先生曾提到过《山海经》曾是他小时候经常看的书。鲁迅先生更是概括的说道了《山海经》是实际上几千年前的国土资源,包括山脉、河流以及依附于山脉的矿产、花草、树木、动物等,以及在这些山脉上空,出现的一些天文现象。这些东西都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东西,放在今天讲,《山海经》就是自然课本,就是百科全书,就是国土资源数据库。
很多人之所以喜欢将《山海经》和奇幻联系在一起,那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今人的语言习惯,和古人的语言习惯,已经发生了非常的变化,用今天的语言习惯,已经无法读懂和理解古人记载的本意,于是,今天的人们开始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发挥自己无限的幻想,来解读《山海经》的林林总总。人类一旦插上幻想的翅膀,就会飞得很远很远,于是乎,《山海经》,终于从古人的自然课本,变成了今人的玄幻大餐。
而最让人们神魂颠倒的,莫过于《山海经》里的那些神秘的野兽,和各种名字的国家。这些野兽在《山海经》里,看起来是动物,但却被记载为神;这些国家,看起来是人组建的,但是却带着不可思议的动物的特征。现在就还原山海经里怪人神兽的真实身份。
1、帝江
《西山经U天山》载:“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人们看见黄囊,看见赤火,看见六足,看见四翼,看见无面目,于是发挥想象,帝江,便被幻成了下面这个样:
那么,真实的帝江是什么样子的呢?
要搞清楚帝江的真身,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一些概念。第一个概念,什么是黄囊?这里的黄囊,学名叫卵黄囊,通俗的讲就是蛋黄。第二个概念,什么是丹火?这里的丹火,应该是紫红色的火。刘向《列仙传?啸父》:“丹火翼辉,紫烟成盖。”第三个概念,什么是歌舞?歌舞的最初来源人们的协同劳作,劳作时的动作称为舞,劳作时的号子称为歌。《吕氏春秋》载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那么,经文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有一种神,外形象蛋黄,红得象丹火,六只脚四支翅膀,看不清五官,好像懂得歌舞一般,这个神就是帝江。那么,帝江是什么呢?答案就是:紫蜣螂。状如黄囊,指的是粪球象蛋黄赤如丹火,指的是紫蜣螂颜色是紫红色六足四翼,指的是紫蜣螂六条腿四个翅膀浑敦无而目,指的是紫蜣螂五官看不到是识歌舞,指两只紫蜣螂一前一后协作滚粪球,好像懂得喊着号子一起劳作一样。
中国古书《尔雅翼》(宋代罗愿著)中曾记载:“蜣螂转丸,一前行以后足曳之,一自后而推致之,乃坎地纳九,不数日有小蜣螂自其中出”。
法国布纳尔《昆虫记》载:“从前埃及人想象这个圆球是地球的模型,蜣螂的动作与天上星球的运转相合。他们以为这种甲虫具有这样多的天文学知识,因而是很神圣的,所以他们叫它“神圣的甲虫”。
2、贯胸国
《山海经·海外南经》:“贯胸国在其东,其为人胸有窍。”人们一看见贯,匈二字,就想到了从胸中间穿过,于是,贯胸国的子民被幻成了这样:
那么,这个贯胸国到底是什么东西东西呢?问题的关键,就在这个贯字上。贯的本意,是穿钱的绳子。
《说文解字》载:“贯,钱贝之贯也。”《汉书》载:“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挍。”白居易《伤宅》:“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再来看“窍”字,《说文解字》:“窍,穴空也。”窍,就是两头相通的洞。这个,意思和钱串子是一样的。那么这个贯胸二字,其意思不是从胸口上打个洞贯穿过去,而是胸口有像钱串子一样的东西。贯胸国的子民,实际上就是今天的月熊。因其胸部有花纹,我们今天叫月牙,古人叫贯,是谓“贯胸国”。
3、相柳
《海外北经》载:“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大荒北经》:“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人们看到九首,蛇身,于是,就把相柳(相繇)幻成这样了:
《海外北经》载:“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
那么,相柳的真实面目是什么呢?问题的关键,就在这个“九”字上。
古人是比较务实的,这种务实表现在字的应用上,就是通假字。只要大家能看懂、能理解,字形、读音相近的字,都可以拿来使用。要是放在现在,这通假字,就是错别字。
九,这里实际上是通“鸠”,古代鸽子一类的动物。《庄子·天下》:“九杂天下之川。”相柳(相繇)九首,不是说它有九个头,而是说,“鸠头”,即这种动物的头象鸽子头。相柳(相繇),其真身是今天的眼镜蛇。
4、蛮蛮
《西山经崇吾之山》载:“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人们看到凫(野鸭),看到一翼一目,看到想得乃飞,就把蛮蛮幻成了这样:
《西山经崇吾之山》载:“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那么,蛮蛮鸟的真身是什么呢?其实,蛮蛮这种鸟的真身,上过小学一年级的都学过,之所以大家被误导,关键在于这个“一”字。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比如这个一字,除了表示数量词外,还能表示整齐的意思,如一统天下,整齐划一,等等。而“目”字,除了表示眼睛,还能表示看,注视等。那么,“一翼一目”的意思,不是说这种鸟只有一只翅膀和一只眼,而是说,这种鸟的翅膀非常整齐,眼睛朝一个方向看。
然后来看“相得乃飞”,得,获也,相得,相互获得,意为结伴而行,互相支持。相得乃飞,即大家要一起结伴而行,互相支持,才会飞翔。最后来看“见则天下大水”,大水,这里指水源充足,而非我们现在理解的大洪水。《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鴈来宾,爵入大水为蛤。”《史记·大宛列传》:“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见则天下大水,意即这种鸟出现的地方,一定有充沛的水源。
记得上小学一年级时,最朗朗上口的一段课文是:“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个人字,一会排成个一字,啊,秋天来了。”蛮蛮,就是今天的大雁。
《山海经》是离奇的幻想、真实的地理,和《易经》《黄帝内经》一起被称为“上古三大奇书”
《山海经》囊获文献、地理、神话、奇幻等的研究价值,还被誉为是华夏文明第一宝典,拥有着破解上古文明历史的魔力,对我国乃至世界都有深远影响。每一个华夏子民,都应该读一读《山海经》。
可能很多的朋友会有个担心,担心在《山海经》里都是文言文,读不懂,但是,在这里这个就可以完全不用担心了,在这里特意给大家找到一本彩图全解的《山海经》。
《山海经》是华夏文明之处最古老的经书,里面所传达的文明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山海经》不仅可以增加个人的对古文的理解能力,还可以提高文学修养与鉴赏能力。不管是给孩子读还是给自己读,都是不错的选择。
《山海经》也十分的受专家学者的欢迎,同时在现在的中学语文地理必学的《水经注》中,有数十处引用了《山海经》。
在这本《山海经》中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原著,书中还增设了导读、注释、译文等辅助性栏目,并且对难读的字词进行了注音,为读者扫除了阅读的障碍。
并且含有五百多幅明清手绘动物、人物图,二十余幅《山经》《海经》方位考查古地图,与文字相辅相成,图文联袂,相得益彰,可以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真实的感受。
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要素有机结合,打造出一个彩色的阅读空间,带读者进入中国古老经典中记载的传奇世界。
在假期的时候,家长可以一起和孩子阅读,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面,还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这本彩图全解《山海经》仅需48元,不到一顿饭钱,就可以给你带来很多的乐趣。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的链接购买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haladicar.com/lsyg/13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