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已经来临,不少家庭选择前往沿海省份旅行,医院温馨提示,国庆期间外出要做好防蚊措施,谨防登革热蚊媒传染病。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在我国,由于旅游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登革热具有典型的输入性、突发性,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少数重症病例死亡率高等特点。国庆长假已经来临,不少家庭选择前往沿海省份旅行,医院温馨提示,国庆期间外出要做好防蚊措施,谨防登革热蚊媒传染病。
登革热怎么传播?
登革热是一种经蚊媒传播的传染病,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叮咬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后,经8~12天的潜伏期(也称为外潜伏期)后,具有传播该病毒的能力。健康人被携带病毒的蚊虫叮咬后就有可能感染登革病毒,3~14天的潜伏期(也称为内潜伏期)后部分敏感人群便会发病,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目前,我国人群普遍易感,而在东南亚、拉丁美洲的许多地区,以儿童感染为主,也是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登革热主要由什么蚊子传播?这些蚊子分布在哪些地区?
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二者体色都为黑色,被称为“花蚊子”。
埃及伊蚊广布全球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云南省的边境区域和台湾南部,尽管其分布局限,但其对登革病毒的传播能力强,需要重点控制。埃及伊蚊主要孳生于室内,为家栖蚊种。体色黑,背部有镰刀形的银白斑纹左右各一个。幼虫主要孳生在居民区周围或室内的容器积水中,尤其是在室内饮用贮水缸中、水培植物、花盆托、腌菜坛、饮水机等;雌蚊主要吸食人血。埃及伊蚊白天吸血,且通常近黄昏和早晨各有一刺叮高峰。
白纹伊蚊是我国登革热疫情传播的重要媒介,在中国,南起海南岛,北至辽宁南部,西至陕西宝鸡都有记载。雌蚊是凶猛的吸血者,它们在大量发生的场所对人们骚扰很大。白纹伊蚊主要孳生于室外,为半家栖蚊种,背部中间有一白色竖条,属黑色蚊虫。幼虫主要孳生于人居附近的竹筒、树洞、石穴、废轮胎以及缸罐等容器积水中,也见于菠萝等植物的叶腋。雌蚊主要在白昼和黄昏刺吸人和动物的血液,通常是日出前后和日落前后各有一刺叮高峰。
人感染登革热后会有哪些特异的表现?
如果一个人出现持续2~7天的高烧(有时高达40℃),同时伴有以下症状中的两种——头痛、眼眶痛、肌肉与关节痛、恶心、呕吐、腺体肿大和皮疹,且近期去过登革热流行区工作、生活或旅游,在自己生活与活动社区、街道、甚至城市范围内有登革热发生,就应考虑自己可能感染了登革热,这医院就医,并提醒大夫可能得了登革热,尽快得到诊治,并采取防蚊隔离,防止进一步扩散。
目前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
1.目前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疫苗预防也还处在研究阶段。
2.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能减少疾病加重的机会,避免出现死亡。
3.医院前,一定要卧床休息,防止脱水,注意防蚊。
4.在高热不退时,不要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退烧药,可以用物理降温或泰诺、扑热息痛等药品。
5.退热之后仍然存在病情恶化的风险,一旦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皮肤红色斑点、口鼻出血、呕血便血、嗜睡易怒、皮肤湿冷、呼吸困难等症状时,提示需要紧急救治,应立即返回到门诊或急诊。
登革热的防控——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
目前防控登革热的最主要措施是防蚊和灭蚊,切断传染登革热病毒的源头。
防蚊灭蚊,不仅可以预防登革热,还可以减少感染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丝虫病等80多种传染病的危险。
1.在登革热流行区,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使用驱蚊液,预防蚊子叮咬;
2.房间内床上,尤其是婴儿床和婴儿车,要装置蚊帐;
3.在家中使用杀虫剂灭蚊时,要按照产品的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儿童接触;
4.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5.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6.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物;
7.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杯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或倒置于防雨场所。
(文张炳辉)
(编审周敏秦微亮)
赞赏
长按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haladicar.com/rdmz/3112.html